找到相关内容45篇,用时7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唯识学的第三次译传

    二因习气。等流习气,由七识中善恶无记熏令生长;异熟习气,由六识中有漏善恶熏令生长。二、,谓前二种习气力故,有八识生,现种种相。等流习气为因缘故,八识体相差别而生,名等流,果似因故。异熟习气为增...(因)、现行()都是。把三种识当成识,表示失掉了依他起性,而赋予了遍计所执性。  若非错译,不会认为假安立我法,反为八识所,假人我、假法我为识所。若非错解依他起性的前七识和...

    韩镜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91569066.html
  • 《唯识三十论》讨论

    二分说安在里边,然后就变成了一系列的、所等等这些东西。所以这是和他传承护法一系是有关系的。  养辉法师:你所说的辨别识,我想就是玄奘法师讲的。(妙新:对,就是种子生起的辨别识。)玄奘法师讲因,其实真正的因只能是第八识。玄奘法师讲依他起,讲见分,讲我法,有依他起的我法,这是圣者认为的如幻如化的没有自体的我法,这是似我法。还有实我法,就是遍计所执的我法,这是凡夫认为的我...

    宗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1640040.html
  • “识”刍议

    细微深入地展示出“识”概念全面整体性的内涵意 义。此概念,既是对奘传唯识的“因”的描述,即指出了阿赖耶识中的“种生种和种 生现”的变化;又是对奘传唯识的“”的描述,亦即指出现行果识是影像门...识”概念所包摄的内 容,即分析在识的范畴内,那潜在因的情况、现行的情况、以及二者之间都有一些什么样 的变化特点。同时,还要适当结合外道和部派佛教关于这方面的思想,藉此以显明唯识学的 “识”概念...

    正 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4941987.html
  • 唯识三十论释(1)——守培法师

    、了别等,皆此识之所。识性即自证,所即见分也。若有三类,可同时生三所,毋须次第三。以后文说是次第变故,可证无三。  如稻麦豆三类种子,生三种苗芽,其生同时,无有前后次第故。如一种子...、碗、钵等,名为六识,即三。是故实有二,无三也。第三,其所变法中复有二:一因,二。此依古名,实则二种所也。因者,诸法习气熏于八识性中,从初熏乃至将生时,此酝酿之间,为之...

    守培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1368369.html
  • 从唯识认识论看现象学的意向性构成理论

    现象学就无法涉及了。唯识学的“识”原理核心就是讲的“法相”(现象)缘起之理。“识”必须待缘而起,种子为因,而生识体者,即是因;由识体变现出相见二分,即是。由因的识作用,即由...”,梵文译为“达摩”,相当于汉字中的“事”和“物”,但事物只是表示存在性,在唯识学中,“法”属于心识的概念范畴,具有被觉知义和不离觉知义。法由识,识为相,法为所相,二者不一不异和不即不离,犹如镜子...

    徐湘霖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4961710.html
  • 和译安慧唯识三十颂释论之考察

    者何?其变异相也。因刹那灭同时而起,又由因刹那灭而起之自现。”是其转变识之阿赖耶识中,长养我法妄薰之种子。  又云:  “如是一切所识,乃是遍计自性。故事实的不存在,而识为缘起性。故本质的当可存在,又识之缘起性者,谓依于转识之一语也。”  其他如因转变转变 (即成唯识论之因) 等流习气异熟习气等云云,一见即可以觉知其非若护法之唯识矣。  是世亲三十颂大组织之三中,其赖耶缘起说...

    佐伯良谦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5842681.html
  • 起信论唯识释质疑

    缘生者乎?有以等无间  缘说熏习者乎?考诸唯识诸书,有以因缘说缘起者,则“一  切种子识如是如是以展转力故彼彼分别生”,持种受熏  藏所藏说第八识,是为自性缘起。有以增上缘说缘起者,则  “由诸业习气二取习气俱前异熟既尽复生余异熟”,引果酬  因业报相续说生死轮回,是为爱非爱缘起。又成唯识论言因  ,皆单就等流异熟二因习气因缘增上二种缘力以立说  ,从未有以等无间缘而立说者。是则何耶?曰: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0567299.html
  • 评《熊十力所著书》(文言体)

    境等义,徒曰不离乃至破执,皆非旧师本意,然其破斥齐物论释,以为涉猎法相缘饰蒙庄,其思想已渐进于独立之境矣。  次《诸识章》,明因。明因中有云论(《成唯识论》)本建立种子为识因,故即征难...阴阳五行之外别有个天,说其为主动。(原文作其说,当是说其之误。)此与《新唯识论》第三十九页:功能者,即宇宙生生不容已之大流,泊尔至虚,故孕群有而不滞:湛然纯一,故极万而莫测。芸芸品类,万有不齐,一...

    巨赞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0103084360.html
  • 济群法师:唯识学九个重点问题

    ”的思想,以第八识为初,第七识为二,前六识为三。关于如何“”的问题,又分“因”和“”两种。因,指一切法的生起皆有其因,无论八识还是一切境界的生起,都离不开作为种子的因。...活动,为因;而心、心所生起时,各自于自证分上呈现见分和相分,为。   通常,我们觉得外在境界是客观实有的。但唯识学告诉我们:我们所缘的一切境界皆是自心显现,不曾离开我们的认识,从而否定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唯识|菩提心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1/08230832259.html
  • 大乘起信论唯识释

    之因,故名业──业指有漏业习──识。第二 [P1435] 句说意、意识自体分转生见分之,故名转识。笰三句说意、意识缘分变现相分之,故名现识。意、意识皆不同前五识须待境界缘,末那托...故唯生世间出世间善因果,不应生恶因果。   其解释大乘之乘义有二:一切诸佛本所乘故,可名佛乘;一切菩萨皆乘此法到如来地故,亦可名菩萨乘。世师将佛乘与菩萨乘分为二,可知非是。盖就大乘之以名 [P...

    太虚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52343059.html